中文|English
您所在位置:首页>>新闻>>热点专题
观点 黄平:美国逆全球化信息化多样化徒劳无益

《美国逆历史潮流的行为徒劳无益》

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各自为政的孤立时代,也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还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首先,我们早就进入到了本轮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跨国贸易、跨国投资、跨国人员流动,早已是常态,各国经济并存互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不仅是政策导致的,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周期现象,而是有着更深刻的结构性原因,例如全球产业结构链的形成。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顺流而上、顺势而为,并通过协商与合作有效应对其带来的新挑战和新的不确定性。但如果是用孤立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旧式套路,乃至于用发动贸易战的办法,以图换取与别国经济“脱钩”,或以为靠“本国优先”就能使自己“再次伟大”,恐怕都是无济于事的。
 
其次,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科技的信息化时代,从发现、发明、发展,到传播、交流、应用,信息化使这些以秒或更小的单位速度得以大规模传播,科技及其应用甚至可能在瞬间实现突破,而不再仅仅被某一家垄断,也不总是由某一国领先。已经领先的有可能被追赶,曾经领先的有可能落伍;在一些领域领先的,并不能保证各个领域都总是领先,很多领域滞后的,也可能在某些领域后来居上乃至“弯道超车”。这不是简单地用是否有多少专利或是否拥有知识产权就能一次性搞定的。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常常会发生在不起眼的地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也可能在曾不被看好的企业。用制裁、封锁、驱赶、抓捕等手段,只能适得其反,不仅会限制自己在技术领域的优势和地位,还会使自己失掉信誉。
 
再次,我们生活在多样化的时代里。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快速变化、多重叠加。文化多样性,如同生物多样性一样,本来是我们得以生存与发展、求得和平与繁荣的前提,也是我们能够优势互补、互鉴互学的条件。世界从单极走向多极,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规则及其制定从独霸走向共商,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也不必因此而恐慌。无非是如何认识、如何适应、如何处理可能的分歧、如何摆脱固有的傲慢与偏见,而不是盛气凌人,一味指责自己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文化与制度为“修正主义”或“秩序破坏者”,甚至不断用霸凌手段对别人“层层加码”,或强迫别人“承诺”、还试图“监督”别人执行。其结果,既会使自己失去理解别人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也会使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历史的机遇,从来都只会给顺潮流而动、迎潮流而上的人。全球化、信息化、多样化,这些都是历史潮流,它们带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有让人困惑的一面,但也正是它们带来的发展机遇、创新成果、丰富生活,却有让人奋进的一面。后者使人正面、积极、建设性地去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如果非要逆历史潮流而走向过去、走向保守、走向封闭,最后既不能“保护自己”“使自己再次伟大”,还会伤及他人、殃及他人。两败俱伤、多败多伤,不仅是最差的国家“战略”与谈判磋商“策略”,而且是最坏的方向选择和最错的路径依赖。一些经历过“冷战”的老人,在参与制定对外政策并参与对外磋商的时候,难道把这些都忘记了吗?以为今天重拾“冷战”时期那些老套路来处理全球化、信息化、多样化时代的贸易、科技等领域的种种问题还能管用吗?